餐后堆叠碗筷不及时清洗。许多人在用餐后,习惯将用过的碗筷直接堆叠在一起,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清洗。这种做法看似节省了时间,但实际上却埋下了健康隐患。应急总医院急诊科主任缪国斌表示,食物残渣和油脂残留在碗筷上,如果不及时清洗,这些残留物将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。尤其是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,细菌繁殖速度会更快。
正确做法:用餐后,应尽快将用过的碗筷分开,用清水冲洗掉食物残渣和油脂。如果无法立即清洗,可以将碗筷浸泡在水中,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,以免细菌滋生。在清洗时,应使用流动的清水,确保将餐具表面的污渍彻底清除。
洗洁精未适当稀释。有些人为了追求清洁效果,会过量使用洗洁精,或者将洗洁精直接倒在碗筷上,不进行稀释。这种做法不仅浪费,还对健康造成潜在威胁。过量的洗洁精不易冲洗干净,残留在碗筷上的洗洁精可能对人体造成刺激和伤害。此外,洗洁精中的化学成分也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。
正确做法:将洗洁精倒入水中,用海绵或洗碗布蘸取稀释后的洗洁精水进行清洗。同时,要注意之后要用清水冲洗干净,确保餐具上没有洗洁精残留。在选择洗洁精时,应选择环保、无磷、无荧光剂等对人体和环境友好的产品。
洗碗布更换不勤且混用。长时间使用同一块洗碗布,甚至将洗碗布用于擦拭其他物品。这样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,如不及时更换或清洗,会污染碗筷和其他物品。此外,混用洗碗布还可能导致交叉污染。
正确做法:一般来说,建议每周更换一次洗碗布,并在使用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晾干。
碗筷未彻底晾干便收纳。有些人清洗完碗筷后,不等晾干就将它们放入橱柜或收纳盒中。潮湿的环境是细菌和霉菌滋生的温床,如碗筷未彻底晾干便收纳,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。
正确做法:在清洗完碗筷后,应将它们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。也可以使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拭碗筷表面,以加快晾干速度。同时,要确保收纳碗筷的橱柜或收纳盒保持干燥和清洁。
碗筷长期未进行消毒处理。长期未进行消毒处理的碗筷可能会滋生细菌和病毒,增加健康风险。
正确做法:定期对碗筷进行消毒处理,可以使用开水煮沸、紫外线消毒柜或专用的消毒剂等方法进行消毒。在消毒时,要确保碗筷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或暴露在紫外线下一定时间,以达到消毒效果。同时,要注意消毒液的浓度和使用方法,避免对人体造成刺激和伤害。在选择消毒剂时,建议选择对人体和环境友好的产品。